浅议“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休战”运动

摘 要 “上帝的和平”是在公元十世纪末期由基督教会所发动并领导的一场运动,主要针对贵族和骑士的暴力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运动分为“上帝的和平”和“上帝的休战”两大阶段。运动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基督教会威信大增,骑士制度发生变革,更为十字军东征埋下伏笔。 关键词 上帝的和平 基督教会 中世纪 1“上帝的和平”产生的原因 “上帝的和平”运动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公元九世纪中叶起,西欧在政治上 … 阅读更多

基督教与早期骑士贵族阶层的形成+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中的历史

摘要:西欧中世纪时期是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贵族主要是以骑士作为主导,骑士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贵族。骑士阶层的形成不仅代表着日耳曼部落的逐渐封建化,而且也代表着基督教会权力的发展和扩张。通过考察中世纪基督教会在骑士贵族的形成中的作用,可以清晰地了解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会的作用如何融合,并最终促成具有特色的西欧封建化。 西欧中世纪,骑士作为当时西欧社会的一个阶层,而且作为上层阶层 … 阅读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园经济 与商品生产——王大建

内容提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事多种经营的田园固然有自给自足的一面, 同时又无不与市场保持着或强或弱、或紧或松的种种联系。田园向市场投放品种繁多、数童巨大的商品, 田园主并非完全依仗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生活, 靠农商并举致富者相当普遍。 长期以来, 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地主的田园经济具有强固的自给自足性质, 是阻碍当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不同意这个传统结论, 在此提出 … 阅读更多

骑士制度衰落的经济原因初探摘抄,by黄莺

罗马帝国后期,帝国边境的“蛮族”部落依靠亲兵制度组织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捣毁了西罗马帝国。以公元476年,日耳曼族首领奥多阿克活捉并流放了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为标志,西欧历史进入了中世纪。 但崛起于西罗马帝国废墟上的蛮族王国,却难以依仗原有的亲兵制来巩固帝国的统治。为此,法兰克王国在“缺乏资金维持”官僚制度、法院以及军队给养的情况下,“当时选择的办法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于是发生了著名 … 阅读更多

转载:春秋时期的贵族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有什么不同?

谢谢邀请。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先澄清一下概念,然后来讲一个小故事。 所谓“贵族”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贵族可以归结到这样一种观念:即美好的品质来自于家世。春秋时期,人们当然有这种观念。甚至到了战国,屈原赋《离骚》,上来还是讲自己的身世,说自己是帝高阳的苗裔,然后自己的爸爸是这个人。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相似的观念也大量出现在士人的墓志或传记之中。 当然,这样的观念还需要有一些制度和经济基础的 … 阅读更多

转载: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所谓”十室九空”十不存一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 《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 … 阅读更多

两晋南北朝士族婚姻和欧洲中世纪贵族婚姻的比较研究

[摘 要]婚姻是一个社会时代特点的一个侧面反映,两晋南北朝婚姻与欧洲中世纪贵族婚姻多有相似之处,比较二者,有利于我们对婚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而正确地认识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并有助于对其他问题形成新认识。 [关键词]婚姻 士族 贵族 两晋南北朝 门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每一个时代的婚姻关系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习俗等,是人们了解整个 … 阅读更多

林晓光读《魏晋南北朝》︱“文明史”与“政治史”的二重奏

日本六朝史家、已故京都大学教授川胜义雄的名著《魏晋南北朝》(讲谈社《中国の歴史·3》,初版于1974年,2003年出版文库本)已由笔者译毕,将与中文世界的读者见面。在埋首于译事之际,作者对历史的宏大思考仿佛时时在斗室中激起回荡之声,也引发了译者对六朝文明的更深体会,以及作者所持“豪族共同体”学说的一些思索。“政治史”与“文明史”的二重奏构想不言而喻,人类历史,尤其那些“重大事件”的历史总是由权力和 … 阅读更多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刘 海 峰

在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从政的精英人才。经过激烈竞争、层层筛选而金榜题名的科举人才, 构成了中国1300 年历史上官员队伍中平均文化素养最高的基干和主体。由于科举制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各个地区的应试者必须接受同样的测试标准,其中脱颖而出者总体而言当然要比名落孙山者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因此, 科举活动的盛衰和中举及第人数的多寡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达水平的最重要、最客观的指 … 阅读更多

邓小平:军阀与布尔什维克(1926—1927)

在邓小平留法的五年间,中国的政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阀割据愈演愈烈,各地军阀为扩大和占领地盘的争夺蔓延到了除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以外的整个国家,大小军阀的数量急剧增加,发展至数以百计。

邓小平:油印博士 (1920—1926)

邓小平在开始职业革命生涯后不久,就赢得了一个雅号:油印博士。这从许多勤工俭学学生的回忆录中都能看到,但究竟是谁给他起的这个雅号,目前已无从考证了。他之所以被冠以“油印博士”的雅号,主要是因为他非常认真地在蜡板上刻写旅欧共青团支部的半月刊《赤光》上的每一篇文章,并且负责油印工作。他所刻写的这些文章,有很多被保存了下来,上面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邓小平的,同他的个性特点一样,他的字体也保持着清晰、有力的特 … 阅读更多

邓小平:农民的儿子 (1904—1920)

邓小平本名叫邓希贤,他年轻时从事革命活动后才改名为邓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中国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农村。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个小地主。母亲淡氏,是邓文明的第二任妻子。邓家居住在距广安县城几里远的牌坊村。广安县位于四川省的东部,这里山川密布,景色秀丽。 邓小平本名叫邓希贤,他年轻时从事革命活动后才改名为邓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中国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农村,农历是七月 … 阅读更多

犹太教教派纷争与以色列国家整合 ——以极端正统派与改革派之争为例 (1948—2010年)韩利利

第一章瓦迪萨利骚乱:国家重建经济隔都 1948年,犹太人终于在“奶与蜜之地”建立以色列国,犹太人从此不再仅仅拥有种族身份,还有国家身份。然而,当建国之愿、重聚之喜退却过后,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之间因政治地位、经济格局、宗教信仰等的不同逐渐产生隔闻,同时政府在安置来自不同区域的移民时所实施的条块分割政策,即将富裕的欧美改革派安置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而贫困的犹太教正统派、极端正统派被安置在落后的郊区或沙 … 阅读更多

1967年初“六日战争”对美国犹太人对犹太- 以色列文化的兴趣明显提升

1967年6月5日至10日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冲突,史称“六日战争”(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虽然仅持续六天时间,但其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范围。学术界主要围绕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影响、战争与中东局势的变化以及大国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关于“六日战争”对美国犹太人的影响也有一些学者进行讨论。戴维·波洛克从政治层面探究了“六日战争”对美国和以色列政策的 … 阅读更多

转载:犹太复国主义的起源:战后世界的以色列是如何建立的?

民族主义的身份渴求, 如何演变成一场国际运动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致使意大利和德国各自统一,又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瓦解为代价,在巴尔干和东欧催生出一些独立国家。欧洲犹太人仍在为自己面临的困境寻求解决办法:在东欧,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不被接受的外来团体;在西欧,虽然他们已经取得充分的公民身份和权利,但反犹主义势头不减。一次次民族复兴运动为犹太人树立潜在榜样。适用于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罗马尼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