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人在谈论欧洲中世纪时,总是会在前面冠以“黑暗”一词,意为“黑暗的中世纪”,因为历史学家们认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光里,欧洲整体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一直处于倒退或是停滞状态,民众被基督教所“蛊惑”,沉迷在宗教之中,直到中世纪后期,开始出现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得以走出困境。
虽然上面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也有瑕疵,因为欧洲的中世纪并非停滞不前,在那漫长的时光里,欧洲人的科技和社会经济水平绝非一潭死水,当时曾发生过著名的中世纪农业革命,以及一系列其他变革,彻底改变了此前西欧地区农业停滞的状态。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让农业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其开拓的土地和发展,远超最辉煌的古罗马时代,为后来欧洲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重犁
中世纪农业革命
中世纪农业革命即使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其开启与11世纪,大约终止与13世纪中叶以前,对欧洲的农业社会进行了彻底改造和影响,其留下的农村形态,甚至在如今欧洲的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仍能够找到。
欧式重犁在耕种(马耕)
而说起欧洲中世纪农业革命的开启,就必须要提到一件农具——欧式重犁,该农具对欧洲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的引入直接标志着中世纪农业的开始。假如没有这种工具,欧洲中世纪农业革命的一切都是无法想象的。
在进行接下来的正式介绍之前,这里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欧洲之前的农业情况。
不同于致使西罗马帝国灭亡的那一段天灾频繁的糟糕时光,当时间来到公元8世纪时,欧洲的气候变化有了很好的改善,平均气温变得比以往更加温暖(最多有1摄氏度的提升),而且相对干燥,这一条件对于欧洲这个土地较为偏湿的大陆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土壤太湿不但会影响耕种,还会影响收成。在这段时间里,连冰岛和北欧,以及格陵兰岛都出现了大片可耕种的土地(受后来环境变化的影响,如今这些地方的耕地面积其实都不如当年),这种由宜人的气候(极为重要,对农业非常有利)创造的有利环境,引起了欧洲第一波的农业发展,但农业生产力发展却并不迅速,农业增长很是缓慢。
因为当时的欧洲农民们普遍缺少工具和农具,事实上,自西罗马帝国灭亡,直到1050年左右,大部分西欧的农民还不曾独自拥有一把锄头或是其他类似的工具,流传至今的法国加洛林时代的富有庄园的农具清单上,详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这种情况。历史学家们翻遍清单都找不到多少有关于金属工具的记录,可见当时金属工具的稀少,富有庄园都是如此,更别说普通农民和农奴了,当时的普通农民们连稍微复杂一点的木制工具都难以得到,大部分农民只能依靠父母赐予的一双手来与自然搏斗。
而对于欧洲的许多土地,此前的罗马人也未能涉足、开发,从乌拉尔山向西,直到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为止,如此广阔的土地的大部分,罗马人都不曾耕种过。他们只是对于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有效统治,比如高卢地区的南部(即法国南部)一些地方,剩下的大多数地方,都是后来定居下来的日耳曼人所开发出来的。
相比于日耳曼“蛮族”,罗马人当然拥有更好的科技和组织手段,但因为种种原因,罗马人仔细经营的地区,大多都在南欧、北非和小亚细亚地区,对于高卢北方等地区的经营程度一般,虽然那些罗马人未涉足的地方,是一片巨大、湿润、富饶的冲积平原,但罗马人却从未拥有过耕种这片土地的适宜工具和方法。
至于此后接替罗马人势力的日耳曼人各支势力,在科技、文化和组织度上面落后罗马人岂止是一星半点,他们能大体接受罗马人留下的众多科技和工具、农具,保持不失传就不错了,因此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进行什么科技革新。
并且即使到10世纪末期,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森林、荒地或沼泽,意大利只有很小一部分土地有人耕种,法兰西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低地国家(指今天的荷兰、比利时所在的地区,又音译为“尼德兰”)和德国土地的2/3,英格兰土地的4/5,都没有耕种。
由于不懂制造技术,在农具上,罗马人之后占据西欧和中欧大片土地的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又叫浅犁)过活,但罗马人的这种轻犁只能犁开地表,而不能把地完全翻过来。
这种农具对于地中海地区的薄地完全足够了,用在南欧和北非地区也很合适,因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土壤土质松散,水分容易蒸发,用轻犁对土地进行纵横十字形耙划而使土壤表层疏松,就足够作物生长的了,但是当把轻犁用到北方的土地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它对于欧洲北部更厚、更湿的土壤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当地使用轻犁的农民不得不用脚踩犁以增加犁的重量,才能起到犁地该有的效果。
罗马式轻犁不适用于欧洲北部的土壤,因为当地的气候要比得天独厚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湿润得多(地中海地区的土壤松软),致使土地水分很大,土质沉重,罗马式轻犁很难将当地的土壤犁得既深又匀,无法做到深耕,用这种农具犁过一遍后,作物生长层的土壤大部分还是未能翻动,无法让土壤肥力得不到最好的利用,农作物的根系也不能得到充分伸展。
而11世纪以后,大型欧式重犁的出现(重犁发明者至今未明,许多资料显示,该工具来自斯拉夫地区,又一说来自阿瓦尔人),才让欧洲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欧式重犁
欧式重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拖带农具,又称为“萨克森轮犁”,它与罗马轻犁很是不同,重犁有犁刀、犁铧和犁壁,三者结合使土地的犁耕变得更有效率,使土地的深耕成为可能。并且重犁在主体上还设计有两个轮子,不要小看这种设计,它能有效地为犁铧增加支撑点和引导力度走向,又可以控制犁地的深度,操作很是方便。
标志中世纪农业革命开始的农具
同时欧式重犁的犁头是垂直的,在车轮的帮助下,能够有效将地块翻过来,是用来解决欧洲湿重土壤的有效利器,它不仅可以盖严种子、杀死杂草,还可以疏松土壤使渗进的水集中在作物根部,便于吸收。同时这种犁还装备犁板,能在翻耕田地的同时开出畦沟(翻耕垄沟),从而解决了春季潮湿土地排水的问题,耕出的犁沟也为水涝地区提供了极好的排灌系统,又使土壤充分通气。它还节省了劳力,不需要像轻犁那样十字交叉的来回犁耕土地,在田里来回耕作两次,重犁只需要耕一遍就行,效率和质量却远远超过罗马轻犁,好处不可估量。
萨克森轮犁的普及直接带动了开垦新农田的运动(持续了大约200~300年),同时冶铁业发展也促进了农具的改革和普及,在11世纪前后,加工铁制品的生产记录变得越来越多,铁制品的生产扩大,包括重犁的犁头在内,镰刀、锹、斧子等农具都开始用铁制造,极大提升了劳动效率。
耙地
由于这场工具上的革新,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大量新农业定居点出现,以往无人耕种的荒野和荒原变成了沃土,曾经被大片森林覆盖的地区和沼泽烂泥地,都被开垦了出来。
小贴士:中世纪欧洲的这场垦殖运动,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被称为“内向性垦殖”,另一种则是对西欧周边地区,如对中欧斯拉夫地区的移民垦荒和对西班牙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土地的争夺和开辟,被称为“外向性拓殖”,这种外向性垦殖,往往伴随着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一起,因此也是一场势力的扩张。
此外,当时的欧洲人还试验出了其他新的工具、耕作方法,以及农业经营体系,比如用农耕马代替耕牛(其实是配合)、发明和改进新的牛轭和马挽具,提高畜力的利用、用二圃制和三圃制(这两种种地方式很重要,以后专文介绍)、村民集体劳动代替以往罗马时代的粗放式农耕技术。这些种种改革和环境变化,最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小麦、大麦等谷物的收成率大幅增加。
小贴士:早期欧洲人多用牛轭来挽马,但是由于马的构造和牛的构造不同,致使牛轭上的肚带和颈带会压迫马的胸部和喉部的静脉和气管,而使马呼吸困难,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影响畜力的发挥。后来出现的新式马挽具改变了这一情况,新式马挽具变成了固定的垫肩轭具,搁置于马的肩部,使其能够自由呼吸,血流通畅,加垫的马轭让马的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畜力比原来提升了四到五倍。因此,许多欧洲人都开始使用耕马犁耕土地,但事实上耕马并没有真正取代牛而成为农业耕作中的主导。
马耕
在10世纪以前,欧洲的谷物收成以2~4倍的幅度增长,而经过了中世纪农业革命,运用了重犁之后,在土壤肥沃的一些地区的农田里,谷物收成率一下子上升了7~8倍,谷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带动了面粉磨坊数量剧增,证明了农业生产力以得到了飞跃发展。
而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增加,又带动了欧洲的人口“爆炸”,据历史学家们估计在,公元1000年左右,意大利有人口500万,法兰西及低地国家有600万,不列颠有200万,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有400万,比起公元7、8世纪增加了1倍多。而到了十四世纪中叶,这些数字分别变为1000万、1900万、500万和1150万,人口增加平均都在2-3倍左右。
可以说,中世纪欧洲农业革命为欧洲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的自然面貌,为西欧封建文明的存在、发展、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