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菲光年报信息汇总

2011年年报

2011年年报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各种主要产品在报告期内的销售量情况。

2012年年报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类情况:
产品分类

公司系国内领先的触控系统解决方案及数码成像系统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制程技术和产品品质,加大产能建设,竞争实力进一步加强。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超募项目基本完成并逐步实现规模量产,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经营提前达到项目计划的正常水平。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 215.75 %;实现营业利润3.14亿元,比上年增长 2808.68 %;实现净利润3.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0.41 %。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团队与全体员工不懈努力下,深耕触摸屏主业,积极布局摄像头产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制程技术和产品品质,基本完成研发、经营、市场等各项年度计划。

公司重视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充实壮大研发团队,公司内部搭建了镀膜技术、纳米银技术等四个研发平台,对外承建广东省、江西省两个省级工程中心,并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了―柔性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完成了纳米银、微摄像模组产品500到1300万像素摄像模组等技术的研发,为公司后续发展做技术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原有客户基础上、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主力客户。公司在联想供应链体系保持了触摸屏第一供应商的位置。2012年公司正式进入华为供应链体系,很快成为其触摸屏第一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得联想集团”2012年优秀供应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核心伙伴”,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012年核心供应商”等奖项。在中大尺寸触摸屏产品上正式量产三星13.3吋、15.1吋,联想14.1吋、15.6吋等超极本用触摸屏产品及华硕7吋平板电脑用触摸屏产品。公司积极推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全球主流厂家供应商认证工作,为抓住今明年平板电脑和超极本市场机会做准备。为抓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高像素微摄像头需求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报告期内,公司投资进入微摄像头产业,注册成立项目公司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报告期内陆续完成上游豪威科技OVT的AA级认证、智能终端客户准备等工作。开始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

2013年年报

2013年1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公司向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054万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14.5亿元。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公司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基本完成并逐步实现规模量产,提前达到项目计划的正常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5 %;实现净利润5.71亿元,比上年增长77.95%。基本完成了董事会制定当期经营目标,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报告期内,公司各类业务增长迅速,实现营业收入91.02亿元,同比增长131.50%;触摸屏业务受智能终端需求增长的带动,实现收入81.24亿元,同比增长130.09%,滤光片业务实现收入0.97亿元,同比下降36.67%,摄像头业务实现收入5.88亿元,带动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收入90.19亿元,同比增长131.00%。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75.40亿,同比增长141.75%。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规模扩大,职工薪酬、研发支出、设备折旧、利息支出增加,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8.12亿元,同比增长82.66%。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力度,研发投入5.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1%,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5.35%。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6.91亿元,同比增长285.28%。主要原因是: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131.50%,且资金回笼良好,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1.79亿,相比基数较小,所以变动幅度较大。

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31亿元,同比增加78.58%,主要原因是:非公开增发融资14.5亿元。

公司发展始终坚持以研发为向导,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发带动产品和市场,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充实壮大研发团队。报告期内,公司科研投入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1%。公司在圣何塞、东京、水原、台北等地设立及筹办研究中心,获取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资源,获取前沿的科技信息及产业信息;在国内筹办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指纹识别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结合公司原有的镀膜技术、纳米银技术、盖板玻璃技术、触摸屏技术、摄像头技术等研发平台,对外承建的广东省、江西省两个省级工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的“柔性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公司已基本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的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完成了超薄无边框触摸屏技术、纳米银金属格栅技术、触摸屏与显示模组集成技术、低方阻ITO柔性导电薄膜技术、超薄防抖摄像头技术、光学变焦技术等技术的研发,为公司后续发展做技术准备。报告期内,公司已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申请了683项专利、52项PCT,已获授权384项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努力夯实触摸屏业务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微摄像头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等新产品线建设,按计划向平台型科技公司发展。随着非公开发行募集项目等基本完成,公司在触摸屏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更加合理,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加强。报告期内,公司微摄像头项目提前建设完成,开始量产出货。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一切都为了客户”的理念,紧密跟进客户需求,巩固现有的客户,积极推动同现有的核心大客户在产品的多元化方面深入合作,在超级本、AIO和微摄像头市场,积极推动新客户的认证和机型导入。报告期内,公司在美国、日本和台湾建立了分支机构,以更好的为国际大客户提供就近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获取当地优质的产业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获得联想、华为、宇龙等客户颁发的多项奖项,其中获得联想集团供应
商最高奖项“钻石奖”。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规模优势,优化供应商管理工作,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效的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关键原材料及时供应。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建设内部制度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公司通过与Oracle公司合作,启动了ERP系统的升级换代工作。公司在深圳、南昌、苏州三个生产基地推行基地化管理模式,细化管理层级,加强现场管理,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以期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报告期内,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2013年1月公司向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054万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1,452,760,060元。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公司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基本完成并逐步实现规模量产,提前达到项目计划的正常水平。经2013年第八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计划以不低于40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含)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40亿元,拟全部投资于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扩产项目、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扩产项目、液晶显示模组扩产项目、传感器及应用集成系统研发中心项目等四个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报。

报告期内,公司各类业务增长迅速,实现营业收入91.02亿元,同比增长131.50%;触摸屏业务受智能终端需求增长的带动,实现收入81.24亿元,同比增长130.09%,滤光片业务实现收入0.97亿元,同比下降36.67%,摄像头业务实现收入5.88亿元,带动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收入90.19亿元,同比增长131.00%。

1)2013年触摸屏销售收入81.24亿,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较2012年下降0.55%,销售
成本66.95亿,占同期营业成本的比例较2012年下降0.47%,毛利率由2012年的21.31%下降到
17.60%,下降3.71%;主要原因是销售单价较高、单位毛利额正常、但毛利率较低的触控显
示全贴合产品销售份额增加,拉低了综合毛利率;
(2)2013年摄像头模组销售收入5.88亿,销售成本5.56亿,,毛利率为5.4%;
(3)综上,2013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16.39%,较2012年的20.11%下降了3.72%。

2014年年报

回顾2014年,全球经济总体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各经济区域逐渐出现筑底回暖的迹象,全球消费类电子市场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最为亮眼,成为带动整个行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 报告,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11.67 亿部,同比增长 25.9%,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合计达到了 4.534 亿部,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40%的份额,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十强中,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占据六个席位,各大手机品牌对手机前后摄像头的像素不断提升,光学防抖、双摄像头以及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青睐,将带给市场新的增长。

但由于全球移动终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润率水平持续下滑,大多数厂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公司业务利润水平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主要业务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营指标较去年同期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整体发展稳健快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随着智能终端新技术的成熟与进步、3G 时代个性化服务体验的普及以及 4G通信技术的推广,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移动互联产业被纳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载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将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线,确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为重点业务,打造欧菲光发展的新引擎。

二、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增长迅速,实现营业收入194.82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触摸屏及全贴合类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99%,微摄像头模组业务实现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88%,年出货量突破一亿颗,并形成了月产23KK的产能。公司积极布局指纹识别产业,与各芯片厂商紧密合作,形成了月产4KK的指纹识别模组产能。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169.11亿,同比增长124%。

2014年,公司管理团队与全体员工不懈努力,积极落实年度经营计划,坚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在努力提升触摸屏业务竞争力和迅速扩大微摄像头模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指纹识别模组等新产品线建设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产业,布局和拓展智慧城市新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合理组织资源,快速提升产能,深化管理变革,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机制,优化供应链关系,持续提升公司研发实力,继续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提升人才储备,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管控水平,在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中公司荣获“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十佳管理团队”、“中国中小板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价值十强”、“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价值五十强前十强”三项大奖。

公司发展始终坚持以研发为向导,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发带动产品和市场,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充实壮大研发团队。报告期内,公司科研投入8.5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公司在台北设立研究中心和子公司,利用当地的科技环境掌握前沿的科技信息及产业信息,通过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韩国水原等地的子公司积极获取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资源和信息,加强CCM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项目研发。在国内新设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指纹识别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结合公司原有的镀膜技术、纳米银技术、盖板玻璃技术、触摸屏技术、摄像头技术等研发平台,已基本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的研发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超薄超窄边框触摸屏技术、Metal mesh纳米银金属格栅技术、触摸屏与显示模组集成技术、低方阻ITO柔性导电薄膜技术、光学防抖、双摄像头以及虹膜识别摄像头技术、MEMS成像系统等技术的研发,为公司后续发展做技术准备。截至2014年12月,公司在国内各事业群通过自主研发及并购,共申请国内专利1463件,其中发明专利701件,实用新型755件,外观设计7件;国内授权总计802件,其中发明专利102件,实用新型693件,外观设计7件。以巴黎公约或PCT形式进入海外申请共计665件,海外授权总计171件,涉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9个国家和地区,并于2014年12月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

报告期内,公司上榜“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随着公司第一次非公开发行募集项目的完成和第二次非公开发行募集项目的逐步分批实施,公司在触摸屏和摄像头领域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更加合理,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加强;2014年03月,公司成立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亚洲最大指纹识别模组工厂,满足国内主要智能手机客户的需求,并打破目前指纹识别市场依赖韩系厂商的现状;公司大力发展智慧城市产业,布局和拓展智慧城市新领域,于2014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南昌欧菲智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及设计、系统建设及运营、计算机系统集成及服务、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及推广,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一切都为了客户”的理念,紧密跟进客户需求,巩固现有的客户,积极推动同现有的核心大客户在产品的多元化方面深入合作,积极推动新客户的认证和新机型、新产品的导入。报告期内,公司先后荣获华为、小米、联想、宇龙等客户颁发的多项奖项,包括华为 “2013年度质量管理优秀奖”、小米 “优秀商务奖”、联想集团“杰出服务奖”、宇龙酷派“领航4G最佳支持奖”、“核心供应商”称号“2014年度宇龙供应商质量奖”以及OPPO“旺季交付嘉奖令”等,更是在“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触摸屏行业品牌”评选中获评为“年度知名品牌”。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规模优势,优化供应商管理工作,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效的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关键原材料及时供应,荣获“社会责任奖”、“纳税大户” 和“标杆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建设内部制度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荣获“深圳市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称号。公司在深圳、南昌、苏州三个生产基地推行基地化管理模式,细化管理层级,加强现场管理,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以期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在“2014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中荣获“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称号。

2、年度对外投资和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收购美国Tessera全资子公司DOC公司MEMS相关资产,MEMS技术可使高像素微摄像头实现单反相机所具有的快速对焦、多点对焦、连续对焦功能,在高像素摄像头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报告期内,公司与德方投资股东签订意向协议拟通过收购德方投资全资收购深圳市融创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与德方投资股东和融创天下管理层就融创天下未来的发展规划仍在论证和磋商中,尚未能取得一致。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2014年8月公司向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0,045.2万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19.6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各类业务增长迅速,实现营业收入194.82亿元,同比增长114.05%;触控显示全贴合产品和触摸屏业务受智能终端需求增长的带动,实现收入161.10亿元,同比增长98.29%,摄像头业务实现收入28.69亿元,带动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收入192.38亿元,同比增长113.31%。

成本

2015年年报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触控显示类业务、摄像通讯类业务和生物识别类业务,主营业务产品有触控和液晶显示模组、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等,同时大力布局智能汽车、车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拥有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具备为客户大规模稳定供货能力,高效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和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作为全球触控行业龙头,公司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产品在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目前跻身国内市场前列。公司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充分利用自有核心技术,在智能中控、自动驾驶、车身电子等核心领域打造汽车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力争成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供应商及有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品牌。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面向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在创新浪潮和互联网+战略的引领下,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的产业应用层出不穷,成为新的带动整个行业成长的驱动力,也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布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打造“双轮驱动”新引擎,推进业务结构化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企业升级,立志于成为移动互联产业和智能汽车领域的高科技平台型领军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荣登“2014年度金牛上市公司百强”榜单,上榜“2014年度福布斯亚太最佳上市公司50强”榜单,并荣膺“深圳百强企业”称号。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把握住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坚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持续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产品品质,巩固了欧菲光在全球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先地位,从追求速度向追求布局和品质转型。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如下: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发展始终坚持以研发为向导,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5年公司研发投入9.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12%。公司在圣何塞、东京、水原、台北等地设立研究中心,在国内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及若干研发平台,已全面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跨平台的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16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10项,实用新型专利755项,并于2015年10月获评“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公司已完成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了产业链的一体化整合。随着国内触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下,通过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可以控制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并直接与终端大客户接触,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3)规模化稳定、可靠的供货能力优势

规模化稳定的供货能力是公司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下游的智能手机厂商和整车企业都需要配套的供应商具备足够体量的接单能力。欧菲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大规模稳定供货能力的厂商,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有力武器。

(4)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优势

受市场个性化需求推动,下游客户新产品开发频繁,且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对于市场反应好、需求旺盛的新产品,下游客户会大幅增加其出货量,这要求供应商也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大批量的供货。凭借公司高效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及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结合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能够大大缩短公司的交货周期。

(5)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秉持“一切都为了客户”的经营理念,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采购需求,与小米、华为、三星、联想、OPPO、金立、酷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保持了良性的互动,为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奠定了公司国内触控显示、微摄像头模组和生物识别模组主流供应商的行业地位。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重点客户的合作,为公司业绩的稳定持续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6)长期积累的品种俱全、结构合理的产品优势

基于对国内消费电子产品的深刻理解及多年来的研发积累,公司在触摸屏、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等各个产品系列都形成了分布合理、覆盖面广的产品结构,囊括了国内主流移动智能终端厂家的市场需求,产品系列齐全,具有较大的客户拓展及选择空间。

(7)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在保持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司深知人才是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因此始终“以人为本”,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公司加强人才获取与吸引力度,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并提升公司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以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公司先后推出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象涵盖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良好的激励机制为公司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软实力,有利于公司的长期业务发展。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15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苏阶段,维持小幅温和增长,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虽面临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但经济发展整体稳中有进。全球消费类电子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整体出货量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在创新浪潮和互联网+战略的引领下,以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无人机、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品成为新的带动整个行业成长的驱动力,移动终端消费电子类的相关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12.93 亿部,同比增长 10.32%;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合计高达5.39亿部,同比增长18.88%,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并占据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中的七个席次。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产业升级、产品创新、精益制造、柔性生产以及供应链集成的智能制造仍是中国工业4.0的主基调。

报告期内,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销量增速放缓的影响,触控显示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业绩减少。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98亿元 ,比上年减少5.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亿元,比上年减少33.7%。由于报告期内收购融创天下(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事项被认定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调整增加2014年度净利润4019万元,即2014年度公司净利润同期数从6.8亿元增加到7.2亿元,导致本期公司2015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从29.8%扩大到33.7%。

分产品来看,2015年触摸屏及全贴合类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14亿元,同比减少26.8%,出货量1.68亿片,同比减少1.74%,实现保市场份额的目标;微摄像头模组业务实现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81.5%,出货1.86亿颗,并形成了每月35KK的产能;指纹识别模组业务,自2015年5月起量产出货,实现收入8.4亿元,出货2052万颗,并在年底形成了每月超过10KK的产能,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全产业链整合,并且通过研发先进指纹识别技术,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指纹识别产业技术的领导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159.24亿元,同比减少5.89%。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18.33亿元,同比增长12.36%,主要系公司加大新业务投入,相关研发支出增加,以及汇率波动较大导致财务费用上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力度,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研发投入9.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12%。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额5.85亿元,同比由负转正,现金流循环高效、稳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2亿元,同比减少8.8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49亿元,同比减少98.13%。

报告期内,公司合理组织资源,快速提升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在努力提升触摸屏业务竞争力基础上,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迅速扩大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产业优势地位。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产业,持续拓展智慧城市等领域。

公司发展始终坚持以研发为向导,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发带动产品和市场,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充实壮大研发团队。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super hover触控技术、force touch触控技术、触觉反馈触控技术、GF2极限薄film触控方案、IFS指纹和触控集成触控屏、双摄像头以及虹膜识别摄像头技术、超声波、指纹卡、密码U盾锁等技术的研发,还开发3D触控产品和贴合工艺实现方案,拓展了车载工控触控产品领域和智能穿戴触控产品领域,为公司后续发展做技术准备。公司通过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韩国水原和中国台湾台北等地的子公司积极获取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资源和信息,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项目研发,新设2020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指纹识别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结合公司原有的镀膜技术、纳米银技术、盖板玻璃技术、触摸屏技术、摄像头技术等研发平台,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的研发体系。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在国内各事业群通过自主研发及并购,在全球共申请2103项专利(包括国内专利1645项,海外专利458项),已获得授权1165项专利(包括已授权的852项国内专利、已授权的313项海外专利),其中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10项,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755项,并于2015年10月获评“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发展与核心大客户的合作关系,并持续推动新客户的认证和新机型、新产品的导入,先后荣获华为、小米、联想、宇龙等客户颁发的多项奖项,包括华为 “2014年度质量管理优秀奖”等,并于2015年1月荣获“TOP50中国手机核心供应商”称号。公司通过完善成本控制机制、优化供应链关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人才储备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并于2015年7月荣登“2014年度金牛上市公司百强”榜单。

2016年年报

1、公司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光学光电业务(包括触控显示类业务、光学产品类业务和生物识别类业务)和智能汽车业务(包括智能中控业务、ADAS业务和车身电子业务)。

2、主营业务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有触摸屏和触控显示全贴合模组、微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智能汽车电子产品和服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可穿戴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

3、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客户订单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客户订单的产品需求量,结合自身产能、原材料情况制定生产计划进行量产。公司对外采购本着“质量优先、注重成本”的原则,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比质比价初步选择合适原材料供应商,再通过厂验和样品试用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导入合格供应商。在销售模式上,公司采取直接销售,由市场中心与客户签订框架性供应协议,每笔具体交易经同客户磋商达成一致后下达订单,公司销售包括国内销售和境外销售。

4、产业优势和主要业绩驱动

在光学光电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公司拥有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具备大规模稳定供货能力,高效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和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公司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在继续保持触控领域产业龙头的基础上,公司摄像头模组业务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占比持续提升,双摄像头模组批量出货,指纹识别模组下游需求持续旺盛,产能同比大幅增长,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智能汽车业务进展顺利,产业布局初现成效,公司充分利用自有核心技术并整合产销模式,在智能中控、自动驾驶、车身电子等核心领域打造汽车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国内众多汽车生产厂商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供应商。

(二)行业发展概况

1、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在全球的热销和产品特性的结构性创新与升级,消费电子元器件产业出现了爆发式的成长。智能手机的普及、平板电脑以及超级本的迅速发展,为触控系统、微摄像头和指纹识别模组行业打开巨大的成长空间。

目前,手机及其零部件行业仍处于产业上升期,而主流厂商在品牌、技术、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也将不断强化,市场份额将向主流品牌继续集中,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当前是消费电子智能硬件创新的又一轮高峰,以AMOLED为代表的柔性触控显示领域,和以双摄像头、3D sensing为代表的光学领域,和以underglass和屏幕内指纹为代表的生物识别领域,成为消费电子硬件创新的重点方向,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的产业应用层出不穷,成为新的带动整个行业成长的驱动力,也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根据市场咨询机构IHS iSuppli预测,全球触摸屏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17年达到26亿片,电容式触摸屏预计将占整体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整个触摸屏产业的发展。

根据麦姆斯咨询机构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摄像头模组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美金,由于手机和汽车应用的驱动,预计2014到2020年摄像头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8%,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10亿美元。

自苹果iphone5S发布以后,指纹识别模组开始被智能手机生产厂商所青睐,目前各品牌手机旗舰机型都使用了指纹识别方案并快速向中低端机型渗透,未来两年使用率将持续提升,有望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据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统计和预测,2015年国内智能手机指纹识别渗透率仅12%,2016年跨越式发展渗透率接近50%,全年出货量达5.04亿颗,预计2017年渗透率继续提高至85%,全年出货量达7.56亿颗,增速超50%。

2、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主要受终端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与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形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2)行业的季节性

触控系统、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等产品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受节假日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上半年是销售淡季,下半年是销售旺季。厂商会根据市场销售的季节性波动安排生产。

(3)行业的区域性

目前,生产触摸屏所需的上游原材料如玻璃基板、ITO导电膜、光学胶等供应商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触摸屏中游厂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中国大陆转移,触摸屏产品在国内销售比例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微摄像头模组核心部件如光学镜头、音圈马达、CMOS感测器等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模组封装环节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及日韩等地区。近年来,部件生产和封装环节都有往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

指纹识别模组产业在2014以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模组厂商的崛起,指纹识别模组厂商迅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上游的芯片厂商也由之前集中在欧美地区的状态逐步分散,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芯片厂商快速崛起。

在中国,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工业基础配套较好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行业内生产企业为贴近客户、快速供货,其行业的区域性与下游需求行业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区域性特征明显。

3、行业竞争情况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重要的触控系统、微摄像头和指纹识别模组生产厂商集中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

在触控系统方面,全球触摸屏生产厂商主要有欧菲光和宸鸿科技(TPK),均为行业领军企业,国内上市公司中涉足触摸屏产业的企业有莱宝高科、合力泰、超声电子、长信科技等。目前,大部分中小型触摸屏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端,设备重复投资建设,抗风险能力差,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触摸屏领域只有全方位掌握了真正客户需求的核心技术的厂商,才能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在微摄像头模组方面,韩国企业在微摄像头模组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代表企业为LG和三星电机,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代表企业是欧菲光、舜宇光学、光宝和丘钛。

在指纹识别模组方面,除了为苹果公司提供产品的美国公司Authen Tek之外,全球主要的指纹别是模组厂商为欧菲光和韩国的Crucial Tek,国内上市公司中涉足指纹识别模组产业的企业有丘钛、合力泰、硕贝德和信利等。

2、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触控行业的公司之一,在2008年已开始量产电阻式触摸屏,2010年公司开始布局电容式触摸屏,2011年已基本完成产品向电容式触摸屏的转换。由于公司的触摸屏的研发、生产起步较早,且密切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并依托多年积累、沉淀,迅速开发、掌握了电容式触摸屏的核心技术且大批量量产,产品战略从过去的单一产品盈利高速增长转向企业规模和体量的持续增长。自2013年以来,公司一直保持薄膜式触摸屏出货量全球第一,稳居触控行业龙头地位。

在微摄像头模组业务方面,公司凭借着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客户优势和在微摄像头组件积累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业内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领先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单月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超10%。

自2015年5月公司指纹识别模组产品正式量产出货以来,公司指纹识别业务的产能和综合良品率迅速拉升,目前单月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列,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把握住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坚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持续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产品品质,巩固了在全球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研发优势

(1)自主创新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触控行业全球技术领先企业,在触控系统领域已经掌握了包括强化玻璃、低温卷对卷镀膜、精密印刷电子、真空贴合等在内的全制程核心制造技术,形成了与其他厂商产品特性的差异化,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及竞争力。此外,公司将过去长期生产实践中所掌握的半导体级的无尘洁净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和在真空环境下对生产制程的控制技术引入触摸屏制程,产品良率稳定,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在微摄像头模组方面,公司掌握了超薄产品、快速对焦产品、高阶摄像头、双摄像头、虹膜识别摄像头等多项核心制造技术,并对Lens、Holder结构、FPC结构、VCM结构、影像感测器模组封装等产品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产品被动元件散热更快;防干扰、防水、防汽性能更好。公司推出500万像素至2100万像素、OIS(光学防抖)、双摄像头、虹膜识别摄像头等全系列摄像头模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各类产品的需求。

在指纹识别模组方面,公司与各家晶圆、芯片厂商进行密切合作,已能够实现多颜色、多手感的各类外观定制化产品,自主喷涂工艺具有制程稳定、效率高等特点,并具有陶瓷、喷涂、蓝宝石等多种指纹模组产品表面处理方案,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14.4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1%,同比增长52.99%。公司在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韩国水原、台北等地设立研究中心,获取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资源,获取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产业信息。公司在国内新设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指纹识别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结合公司原有的镀膜技术、纳米银技术、盖板玻璃技术、触摸屏技术、摄像头技术等研发平台,已全面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跨平台的研发体系。公司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工艺已达到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3月29日,公司在全球已申请专利2544 件(国内 2019 件,海外525 件),已获得授权专利 1542件(国内 1166件、海外376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607件(国内发明 246 件,海外发明361 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935件(国内新型 920 件,海外新型 15 件)。

(2)嵌入式研发模式

由于下游不同款式的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均存在外形、结构、功能上的差异,消费电子元器件产品必须服从其整体设计要求。针对此特点,公司采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公司在主要客户处均设有驻点研发人员,在客户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即实行双方部门人员对接、信息对接、规格对接、技术对接与方案对接,充分利用双方的研发优势,实现研发需求无缝沟通,确保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产品设计、功能的整体需求。同时,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公司都将提供全程跟踪的研发服务及技术支持。嵌入式研发体系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凭借专业的研发优势及快速响应能力,公司已与众多手机品牌客户建立了该种合作模式。此外,高效的嵌入式研发还能确保公司产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并通过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2、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竞争不断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下,通过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可以控制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并直接与终端大客户接触,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率先构建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生产内容涵盖Cover lens、ITO导电薄膜(或ITO导电玻璃)、Touch sensor、触摸屏模组等中间和最终产品,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了产业链的一体化整合。公司是行业内首家ITO自制厂家,拥有纳米银金属网格、FILM Sensor 和玻璃Sensor生产线、给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ITO薄膜、触摸屏Sensor及强化玻璃等关键原料实现部分或全部自产,内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了有力保证,是公司吸引下游厂商订单、维持长期客户关系的重要因素。公司通过垂直集成生产,柔性的生产系统可以依据下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组织生产,同时垂直一体化模式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及时交货,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规模化稳定、可靠的供货能力优势

公司是业内数不多的具备大规模稳定供货能力的厂商之一。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全过程,通过不断的工艺技术改进,产品良品率逐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获得下游的智能手机厂商和整车企业的广泛认可,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有力武器。

4、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优势

受市场个性化需求推动,下游客户新产品开发频繁,且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作为供应商必须配合客户产品的整体设计快速提出产品设计方案并满足其采购需求。同时,对于市场反应好、需求旺盛的新产品,下游客户会大幅增加其出货量,这要求供货商也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大批量的供货。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凭借高效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及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在采购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原材料供应管理,与部分重点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证物料及时供应;在生产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改进现有设备,购置新设备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司自有生产能力;此外,公司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能够大大减少公司的交货周期。因此,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规模化的生产组织能力以及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使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及市场需求,根据定单快速组织生产并实现及时交货。

5、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秉持“诚信、专业、创新、共荣”的经营宗旨,“一切都为了客户”的经营理念,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采购需求,与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金立和联想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保持及时高效互动,奠定了公司在触控显示、微摄像头模组和生物识别模组主流供应商的行业地位。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同重点客户的合作,为公司业绩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6、长期积累的品种俱全、结构合理的产品优势

基于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深刻理解及数十年来的研发积累,公司在触摸屏、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等各个产品系列都形成了分布合理、覆盖面广的产品结构,囊括了全球主流移动智能终端厂家的市场需求,产品系列齐全,具有较大的客户拓展及选择空间。

7、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获取与吸引力度,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以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公司持续推出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16年,在国内外需求疲软、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维持小幅温和增长,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整体稳中有进。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13.6亿部,同比增长仅4.7%,中国大陆品牌2016年出货量6.29亿部,同比增长16.7%。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销量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电子领域的产业机遇已然由以往的增量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以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和智能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品成为带动行业成长的新动力。在智能手机领域,以双摄像头和3D sensing为代表的光学领域创新,以OLED为代表的柔性触控显示技术创新,以指纹和虹膜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创新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产业链带来显著的结构性增量机遇。

面对消费电子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公司管理层积极进取,紧紧抓住产业升级创新带来的机会,坚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新产品、新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整体的收入和利润均实现逆势高增长。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46亿元,同比增长4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50.6%。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前期培育的微摄像头和指纹识别等新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同时传统产品保持竞争优势。

在触控领域,公司成立了神奇工场事业群,集中公司资源,研发布局了柔性薄膜触控感应层、3D触控感应层、3D全贴合等产品,顺利切入国际大客户并已备好产能。

在光学领域,通过自建团队和收购索尼华南电子,公司在产线自动化改造和高端模组的研发、制造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双摄像头等新产品顺利量产出货,并成为国际、国内主流智能手机厂商的主力供应商。双摄像头模组的单价是单摄像头模组的2-3倍,随着双摄像头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整个摄像头模组的行业规模将成倍的增长。

此外,公司将智能汽车作为新的战略方向来布局,2016年通过定向增发募资13.7亿元,加强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建。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大事业群,光学光电和智能汽车。光学光电事业群分为三大业务板块:触控显示类产品、光学产品和传感器类产品,智能汽车事业群也分为三大业务板块:HMI、ADAS和车身电子。

1、光学光电事业群

(1)触控显示:全方位布局柔性触控显示带来的产业新机遇

公司的触控显示业务包含盖板玻璃、触控sensor、film和glass电容式触摸屏和全贴合LCM模组等,涵盖产业链上除了显示面板外的所有环节,应用领域已从消费电子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延伸到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穿戴设备等诸多领域。公司在业界领先的垂直一体化能力减少了关键元件外购,提高了服务客户的能力和响应速度,增强了产品性价比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终端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公司能帮助客户快速推进产品创新,减少供应链管理成本,提高交付和质量保障能力。

以OLED为代表的柔性显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行业的新趋势,公司的外挂式薄膜触控方案在OLED、柔性触控显示领域较on-cell和in-cell更有优势,具有很大的产业机会和增长空间,同时公司也在3D玻璃、3D贴合和一体式薄膜触控方案等领域进行提前布局。

(2)光学产品:重点布局双摄和3D sensing

光学产品主要包括摄像头、滤光片和镜座模组及光纤头镀膜,以摄像头为主。在摄像头领域,公司紧紧抓住摄像头高端化和双摄像头等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机遇,从韩国、日本等地引入优秀团队,充分发挥客户优势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高的后发优势,持续提高光学和产品设计能力,努力实现单摄模组提升份额,双摄模组占据国内主导地位。单摄模组:当前公司8M以上中高端产品占比超过80%,高像素、光学防抖、自动对焦等产品占比还将持续提升,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是业内为数不多抢先布局双摄模组的企业之一,双摄产品已于2016年开始批量出货并于2016年底形成有效产能约3KK/月,预计到2017年将超过15KK/月,综合良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综合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索尼华南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已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完成交割,本次股权收购将使得公司在摄像头模组领域的技术制程和客户结构得到重要补强和优化,通过消化融合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整合吸收先进的品质控制和运营管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摄像头模组生产制造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公司在产业链中的行业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同以色列 3D 算法公司 Mantis Vision Ltd.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技术、制造、市场和平台等方面,基于现有及未来拟从事业务,在 3D 成像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布局。此次同MV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公司快速抢占市场,通过引进海外先进的算法技术和商业化,推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智能化升级。本次战略合作的推进,将使公司由传统模组生产商转变为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企业,从而实现编码结构光技术在智能手机、虚拟现实、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

(3)传感器类产品:指纹识别迎来跨越式增长,新技术新方案已提前布局

指纹识别迎来收获期,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提前布局。指纹识别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前以电容式方案为主,公司先发优势较为明显,目前产能超28KK/月,位居全国第一;第二阶段是未来两三年将以underglass超声波方案为主,公司同具有成熟的超声波指纹识别算法的公司开展合作,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第三阶段全屏指纹识别有望成为主流,公司目前已着手研发相关新产品。

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公司依托摄像头模组的硬件优势,结合3D成像算法开发出了基于双摄像头的人脸识别软件、硬件综合解决方案和基于红外摄像头的虹膜识别软件、硬件综合解决方案,只要下游客户有需求,公司能迅速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方案。

2、智能汽车事业群

公司全面布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打造“双轮驱动”新引擎,推进业务结构化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企业升级。

(1)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车交互系统)是智能汽车和驾驶员实现双向沟通的纽带,最重要的两类产品是智能中控台和数字化仪表盘。公司引入优秀团队从事产品研发,组建得力的销售团队拓展客户。

(2)ADAS是从人为驾驶过渡到自动驾驶的重要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其中传感器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和耳朵,而ADAS算法和系统则是智能汽车的大脑。公司引入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围绕传感器和系统集成两个方面展开布局:传感器方面,车载摄像头实现量产,毫米波雷达正在研发过程中;系统集成方面,倒车影像系统、360度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已陆续通过客户验证并相继实现出货。

(3)车身电子方面,公司完成收购华东汽电,切入车身电子领域,华东汽电有三大优势:①丰富的车身电子产品线,包括光雨量传感器、总线控制、能源管理等;②拥有20余家优质整车厂的前装供应商资质,包括北汽、上汽、广汽和通用等;③150余人优秀团队。不仅补齐了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线,更重要的是依托华东汽电的前装供应商资质和优秀的团队迅速导入其他产品线。

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合理组织资源,快速提升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在努力提升触摸屏业务竞争力基础上,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迅速扩大微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产业优势地位,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产业,持续拓展智慧城市等领域。2016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46亿元,同比增长44.59%;营业利润6.80亿元,同比增长53.53%;综合毛利率11.47%,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50.24%。

1、触控显示类产品:受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触控显示类产品收入113.15亿元,同比微降4.01 %,毛利率12.22%,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

2、光学产品:随着产品像素的持续提升和产能的平稳释放,公司光学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9.40亿元,同比增长44.49%,受制于产品单价压力和双摄良率提升阵痛,该业务实现毛利率11.14%,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

3、传感器类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传感器类产品实现爆发式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9.35亿元,同比增长722.78%,受益于公司发挥规模效应、改进良品率和创新提升附加值,该业务实现毛利率10.50%,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

4、智能汽车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毛利率21.36%,以车载摄像头、360度环视系统和倒车影像系统等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开始出货。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加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体科研实力继续增强,巩固了公司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4.4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1%,同比增长52.99%。截至2017年3月29日,欧菲光在全球已申请专利2544件(国内2019件,海外525件),已获得授权专利1542件(国内1166件、海外376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07件(国内发明246件,海外发明361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935件(国内新型920件,海外新型15件)。2016年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荣获“南昌市年度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及2016年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南昌市年度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super hover触控技术、force touch触控技术、触觉反馈触控技术、GF2极限薄film触控方案、IFS指纹和触控集成触控屏、双摄像头以及虹膜识别摄像头技术、超声波和光学指纹技术、密码U盾锁等技术的研发,还同业内尖端科技公司开展广泛合作开发编码结构光、3D建模和全屏触控和指纹检测工艺实现方案,拓展了智能穿戴触控产品和车载工控触控产品领域,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2016年7月,“大幅面超高分辨率辊压模具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发展与核心大客户的合作关系,并持续推动新客户的认证和新机型、新产品的导入,先后荣获华为、OPPO、VIVO、小米、金立和联想等客户颁发的多项奖项,包括华为“2016年度最佳质量合作伙伴奖”等。公司通过完善成本控制机制、优化供应链关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人才储备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并于2016年7月上榜第三十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公司已连续四年蝉联该奖项。

2017年年度报告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17年,在全球经济宏观环境好转,外需逐步复苏,内需企稳回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与此同时,工信部及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提出重点发展基础电子产业以及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消费的智能终端产品,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结构提升。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壁垒持续高筑,市场对创新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规模的需求将给以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的企业带来结构性增量的机遇。公司作为一家多元并举的科技领军平台型企业,凭借创新的技术能力及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从产品的创新变革及需求增量中获得持续发展动力。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2亿部,相比2016年14.73亿部的出货量基本持平,IDC 预测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会在2018年出现回升,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有望达到16.8亿台。IDC数据统计中国市场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4.44亿部,较2016年同比下滑4.9%。虽然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但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并且以光学领域的双摄像头、3Dsensing和柔性触控显示为代表的功能性和差异化创新层出不穷,持续利好自主创新能力强和具有产业整合及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

面对消费电子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公司管理层积极进取,紧紧抓住产业升级创新带来的机遇,坚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新产品、新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整体的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91亿元 ,同比增长26.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14.43%。公司营收和净利实现双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充分发挥光学创新和设计优势,摄像头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公司持续优化摄像头模组业务产品结构,双摄模组出货量占比迅速提升,在重点客户端热卖机型的供货份额持续提高,从而带动公司整体利润水平明显改善。同时,公司继续发挥触控领域产业龙头优势,把握OLED趋势下外挂式触控方案回归的产业机遇,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客户能力,国际大客户的触控业务良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加强。

在光学领域,公司通过收购索尼华南电子,获取COB(Chip on Board)以外的Flip-Chip关键制程及相关专利许可,顺利进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体系,在产线自动化改造和高端模组的研发、制造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公司双摄模组出货量占比迅速拉升,在重点客户端热卖机型的供货份额持续提高。另外,公司也在自身优势产品的基础上适时的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发展,设立子公司欧菲精密进军光学镜头产业,进一步深入布局光学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加强垂直一体化整合能力,提升产品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综合实力。

在触控领域,公司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做好OLED趋势下触显业务新技术布局。公司成立神奇工场事业群,研发布局了柔性薄膜触控感应层、3D触控感应层、3D全贴合等产品,国际大客户的触控业务良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在传感器产品领域,随着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产品渗透率持续提高,公司的产能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持续凸显。同时,在全面屏趋势引领下,公司优先布局屏下光学式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充分发挥公司在触控和指纹识别领域的复合产业优势,开启指纹识别产业新一轮快速增长已蓄势待发。
此外,智能汽车业务随着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有计划的投入使用和产能持续扩张,产品订单逐步释放。在报告期内,公司陆续收到多家汽车生产厂商的定点通知书,并积极配合产品开发和项目推进工作,已成为国内多家主流汽车厂商的主要供应商。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光学光电和智能汽车。光学光电板块包括三大业务:光学产品、触控显示产品和传感器产品,智能汽车板块包括HMI、ADAS和车身电子。

(1) 光学光电

A. 光学产品:垂直整合摄像头产业链,紧抓技术创新产业机遇

公司紧紧抓住摄像头高端化和双摄像头等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机遇,拥有光学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算法等核心技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均设立研发中心,并从韩国、日本等地引入优秀团队,持续提高光学和产品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型平台优势,提高单摄像头模组的份额,加速双摄像头模组市场渗透。报告期内,公司双摄模组出货量占比迅速提升,在重点客户端热卖机型的供货份额持续提高,成为国际、国内主流智能手机厂商的主力供应商,公司摄像头模组从2016年底开始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摄像头模组产能整体超过60KK/月,双摄像头产能15KK/月,产线自动化率及综合良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17年4月,公司完成与索尼华南电子的交割事项,获取COB(Chip on Board)以外的Flip-Chip关键制程及相关专利许可,顺利进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公司在产线自动化改造和高端摄像头模组的研发、工艺制程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3D sensing领域,公司与以色列3D算法公司 Mantis Vision Ltd.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双方在技术、制造、市场和平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在3D成像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提前布局未来影像的发展,实现编码结构光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机器人等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致力于发展软件、硬件相结合的科技型平台企业的发展,推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智能化升级。

11月,公司设立子公司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进军光学镜头产业,进一步深入布局光学镜头的研发和制造,在自身优势产品的基础上还会继续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发展,未来重点布局VCSEL、DOE等上游的关键元器件,形成产业链联动,打造光学领域的垂直产业一体化布局,利于公司稳固供货能力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强产品竞争实力。

B. 触控显示:前沿触控技术储备深厚,迎接柔性触控庞大市场

公司一直以来围绕触控渗透上下游产品布局,业务覆盖盖板玻璃、触控sensor、film和glass电容式触摸屏和全贴合LCM模组等,涵盖产业链上除了显示面板外的所有环节,应用领域已从消费电子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延伸到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穿戴设备等诸多领域。

公司具备业界领先的垂直一体化能力,拥有前沿的触控技术储备,在消费电子终端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不仅增强产品性价比和综合竞争力,更提高了服务客户的能力和响应速度。以OLED为代表的柔性显示技术已然成为产业新趋势,公司已经做好3D玻璃、薄膜触控等各项技术储备工作。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提早研发布局柔性薄膜触控感应层、3D触控感应层、3D全贴合等产品,国际大客户业务良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待终端需求大规模释放,公司的触控显示业务将迎接柔性触控庞大的市场空间,有望带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同时,公司布局Super Hover触控技术、IFS一体屏技术、Force Touch触控技术和静电触觉反馈触控技术,拓展了智能穿戴触控产品和车载工控触控产品领域,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

C. 传感器产品:布局全屏化识别技术方案,持续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随着指纹识别产品的渗透率持续提高,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家量产玻璃/陶瓷盖板指纹模组供应商,以及全球第一家量产电容式玻璃下指纹模组供应商,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全产业链整合,产能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有效发挥,截至报告期末,电容式指纹识别的产能达到32KK/月。
与此同时,公司具备成熟的屏下光学方案和超声波方案的指纹识别技术,充分发挥公司在触控和指纹识别领域的复合产业优势,有望开启指纹识别产业新一轮快速增长。

(2)智能汽车

公司全面布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打造“双轮驱动”新引擎,推进业务结构化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企业升级。

A.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车交互系统)是智能汽车和驾驶员实现双向沟通的纽带,最重要的两类产品是智能中控台和数字化仪表盘。公司引入优秀团队从事产品研发,组建得力的销售团队拓展客户。

B.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传感器感测周围环境,进行系统运算分析,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是从人为驾驶过渡到自动驾驶的重要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引入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提升系统的运算能力,结合产品技术硬件牢固的基础,客户端开展顺利,在手订单充足,车载摄像头、倒车影像系统、360度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已获得定点通知书,订单收益将逐步释放。

C. 车身电子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华东汽电,丰富了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线,依托华东汽电的前装供应商资质和优秀的队顺利切入车身电子领域其他产品线,包括光雨量传感器、总线控制、能源管理等。

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创新升级带来的增量市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快速提升产能和优化产业结构,迅速扩大微摄像头模组的优势地位。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91亿元,同比增长26.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14.43%。

(1)随着微摄像头模组产品像素持续提升和双摄订单的平稳快速释放,报告期内公司光学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66.32亿元,同比增加109.47%,其中广州欧菲影像公司自4月1日正式完成交割以来至报告期末,贡献营业收入约43亿元,出货量约9,000万颗;传统单摄营收约93亿元,出货量3.7亿颗,双摄营收约30亿元,出货量约3,500万颗。报告期内,光学业务整体毛利率12.97%,如不考虑报告期内整合广州索尼事项对毛利的影响,传统光学业务毛利率为15.94%,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公司充分发挥光学创新和设计优势,摄像头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公司持续优化摄像头模组业务产品结构,双摄模组出货量占比迅速提升,在重点客户端热卖机型的供货份额持续提高。

(2)报告期内,公司触控显示产品收入112.89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毛利率14.86%,同比上升2.64个百分点,得益于触控业务的垂直一体化布局,规模效应凸显;国际大客户的触控业务良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3)报告期内,公司传感器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2.96亿元,同比下降23.64%,毛利率13.52%,同比提升了3.52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垂直产业整合优势进一步凸显,毛利率有所提升,但伴随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从高端向中低端持续渗透,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等综合因素影响,营收同比出现下降。

(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毛利率23.96%,以车载摄像头、360环视系统和倒车影像系统等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开始批量出货,产业布局初见成效。

(5)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加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体科研实力继续增强,巩固了公司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7.5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20%,同比增长21.27%。截至2017年12月31日,欧菲科技在全球已申请专利3944件(国内3389件,海外555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051件(国内1675件、海外376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754件(国内发明393件,海外发明361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274件(国内新型1259件,海外新型15件),已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23件。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发展与核心大客户的合作关系,并持续推动新客户的认证和新机型、新产品的导入,先后荣获客户颁发的多项奖项,包括华为颁发的“2017年度核心合作伙伴奖”,小米颁发的“最佳策略合作伙伴奖”等。公司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供应链关系、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荣登《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并于2017年7月再次荣登“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榜单,公司已连续五年蝉联该奖项。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持续加强质量管控,报告期内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深圳市市长质量奖大奖”及华为授予的“质量优秀奖”。

2018年年报

(一)公司主营业务概述

1、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光学光电业务(包括光学产品类业务、触控显示类业务和生物识别类业务)和智能汽车业务(包括智能中控业务、ADAS业务和车身电子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微摄像头模组、触摸屏和触控显示全贴合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智能汽车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凭借产品技术的持续创新升级和对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公司在光学光电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通过对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和集团化的运营管理,公司已成长为全球范围内高科技平台型领军企业;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智能汽车业务,打造智能汽车核心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光学光电和智能汽车业务的双重布局。

公司积极顺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市场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统筹安排,长远规划,实行“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订单为基础,通过组织技术、生产等部门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产品订单的需求量,结合自身产能、原材料情况制定生产计划进行量产。在销售模式上,通过和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与客户签订框架性供应协议,跟进落实每笔具体交易,经过磋商达成一致后下订单。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本着“质量优先、注重成本”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比质比价、议价等采购模式,筛选适合的原材料供应商,再通过验厂和样品试用进一步评估,导入合格供应商。

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创新阶段,市场竞争加剧。终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手机及其零部件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技术创新潮流,消费电子元器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产业链厂商之间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智能制造角逐,只有具备深厚研发实力、先进技术储备、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的企业,才能从产品的创新变革及需求增量中获得持续发展动力。

近年来,随着对高端、创新型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光学和生物识别领域成为手机行业重点创新的方向,从外观上主要有超薄,全面屏,折叠屏等趋势,从性能上则包括双摄、三摄、多摄像头,大广角、大光圈、光学防抖、潜望式、3Dsensing等热点,以及从应用上则出现了屏下指纹解锁,折叠触控显示,以VR/AR为基础的人机交互等新功能。除智能手机外,以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的产业应用不断推出,带动着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持续发展。

(1)光学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自智能手机iPhone 7 Plus搭载双摄像头,采用广角+长焦镜头方案以来,安卓手机厂商纷纷跟进搭载双摄像头,从旗舰机型到中低端机型持续渗透,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Hyper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双摄渗透率超40%,而国内手机市场更为领先,各大主流国产智能手机双摄占比均已超过50%,华为和小米更是超过70%,摄像头升级已经成为确定性的演进趋势。随着双摄的快速普及,华为率先发布了搭载三摄的机型,成功带动高端智能手机升级至三摄像头。三摄是对双摄的进一步升级,可以大幅改善成像质量,提供更好的光学变焦功能,同时在硬件和算法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为摄像头模组厂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光学领域的创新空间极为广阔,潜望式摄像头与3D sensing已成为行业创新的重点。在潜望式摄像头方面华为于近日发布的P30 pro采用了潜望式摄像头结构,实现了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及50倍最大数码变焦,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潜望式摄像头的设计原理是将长焦镜头横向排列,与广角镜头形成垂直布局,利用棱镜折射实现成像。通过潜望式设计,可以在保证手机的薄型外观的同时,大幅增加摄像头焦距,更好的实现光学变焦。作为高倍变焦必经之路的潜望式摄像头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3D sensing方面,苹果于2017年发布的iPhone X中首次配备3D sensing功能,将其命名为Face ID,并在2018年9月发布的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中全面配备3D sensing。3D sensing正逐步的实现小型化、低功耗,具有安全性能高,使用便捷等特点,国内安卓旗舰机的渗透率逐步提升,未来3D sensing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柔性OLED触控显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LCD与OLED是目前最流行的两种显示面板技术。OLED产品因性能优越、能耗较低,出货量占比呈现了迅速上升趋势。与LCD显示模组相比,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是一种自发光技术产品,不需要加装背光源,色彩的饱和度和亮度可达到较高水平。此外,OLED面板驱动电压低、反应快、更轻薄、具有理论上的更低成本。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逐渐成熟的技术驱动下,各大光电厂商纷纷加入OLED竞争行列。自2017年iPhoneX采用柔性OLED面板以来,OLED产能快速增加,供给格局持续优化,良率不断爬升,产业链上游逐步成熟,折叠屏手机密集发布有望对未来手机整体销量带来提振。受益于OLED加速渗透,对触控厂商的工艺和技术要求更高,有稳定良品率和成本优势的Film方案将重回主流,外挂式薄膜方案将带动新一轮增长。

(3)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加速渗透

随着电容式指纹识别方案渗透率持续提升,个别率先完成产业链整合、具备产能规模优势的指纹识别模组供应商将进一步发挥优势,通过对光学方案和超声波方案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开发,有望开启指纹识别模组产业的新篇章。目前,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中高端手机相继出世,全屏手机和折叠屏手机大量发布,屏下指纹识别方案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大有逐步替代原有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方案的趋势。据IHS Markit公布的关于2018年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出货量的调查报告,2018年屏下指纹识别模组总出货量达到3000万片。基于屏下指纹识别传感技术的改进和手机全面屏的趋势,IHS Markit预测2019年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出货量将比2018年增长6倍,达到1.8亿片。

(4)智能汽车

在政策推动、技术革新、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近年来智能汽车产销量增长强劲。智能汽车的推广打开了汽车电子的市场空间,在消费者安全、娱乐、舒适等多方面需求下,各类汽车厂商寻求差异化策略,汽车的互联化、自动化和电气化将加速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渗透,为汽车电子升级提供了广阔市场。

(3)行业的区域性

整体来看,目前全球主要的微摄像头模组、触控显示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生产厂商集中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

微摄像头模组厂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核心部件如光学镜头LENS、音圈马达VCM、感测芯片CMOS等主要生产厂家均集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主要生产和封装环节都有向中国大陆进一步转移和集中的趋势。

生产触控显示模组的厂商主要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所需的上游原材料如玻璃基板、ITO导电膜、光学胶等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近几年内触摸屏等产品在国内销售比例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指纹识别模组厂商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传统电容式上游芯片厂商较为分散,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芯片供应商主要在美国。

在中国,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工业基础配套较好的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行业内生产企业为贴近客户、保障快速供货,区域性与下游需求行业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性特征明显。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市场竞争格局

在微摄像头模组领域,具备单摄像头模组量产能力的厂商较多。双摄像头模组技术壁垒有所提升,能大规模量产供货的厂商包括欧菲光、舜宇光学和立景创新,以及日韩厂商LG Innotek、SHARP和SEMCO等。进一步升级到三摄像头模组后,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壁垒则更高,目前已实现量产和供货的厂商较少,主要为欧菲光、舜宇光学和立景创新。在3D人脸识别模组方面,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包括TOF技术和结构光技术,主要的模组厂商包括LG Innotek,欧菲光和舜宇光学等。伴随着手机摄像头模组不断升级,对制程工艺的要求和行业壁垒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也持续提升,能大规模量产高端产品的模组厂商数量较少,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逐步集中到少数几家核心模组厂商之中。

在触控模组领域,上市公司中涉足触控产业的公司有欧菲光、信利和合力泰等。具体到镀膜工艺,全球范围内仅有欧菲光和Nissha Printing两家公司具备高品质大规模量产能力;而在膜材料端,Nitto Denko和欧菲光是各大手机厂商主流产品系列最为重要的两家供应商。

在指纹识别模组领域,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的主力供应商包括欧菲光,丘钛和合力泰等。在全面屏趋势下,主流智能手机旗舰机型陆续推出了新型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分为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两种,技术壁垒较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更高。目前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仅欧菲光和丘钛可以较好的满足终端手机厂商的大规模量产需求,而超声波式屏下指纹则仅有欧菲光和GIS实现了量产。

在智能汽车领域,基于对智能汽车未来庞大市场空间的预计,涉足智能汽车领域的厂家较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纷纷进行布局,从各自擅长的方向切入,传统整车厂商主要从辅助驾驶功能切入,而互联网企业则更多从智能系统开发切入。无论如何,汽车的智能化都离不开电子电器结构的升级,传感器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都将迎来升级换代。

(2)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自2012年进入影像系统领域,凭借光学创新优势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客户优势,已经成为业内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领先企业之一,2016年底开始公司单月摄像头模组出货量稳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公司把握光学创新升级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从单摄到双摄、多摄模组的升级,并凭借自主开发的AA对焦工艺、高自动化水平的产线和大规模量产能力,不断提升良率水平,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加强;2018年,公司率先实现了三摄像头模组的大规模量产出货,已成为行业内的双摄和多摄模组的主流供应商。公司提前卡位,优先布局3D人脸识别领域,同步研发3D结构光技术和TOF技术,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3D人脸识别模组量产能力的厂商。

公司自2008年量产薄膜式电阻触控模组,2010年开始布局薄膜式电容触控模组,到2011年公司已基本完成产品向电容式触控模组的转换。公司对薄膜式触控模组的研发、生产起步较早,并依托多年积累、沉淀,迅速开发、掌握了薄膜式触控模组的核心技术和大规模量产能力。公司为全球触摸屏主要生产厂商之一,技术水平领先,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具备较好的抗风险能力。自2013年以来,公司一直保持薄膜式触控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稳居触控行业龙头地位。公司持续布局触控行业的新型技术,在柔性触控方面已具备Metal Mesh(金属网格)和AgNW(纳米银线)两种技术路线,并已获得多项相关专利。随着柔性显示产能释放,对柔性触控的需求随之增大,公司生产的薄膜式触控模组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自2015年5月公司指纹识别模组产品正式量产出货以来,公司指纹识别业务的产能和综合良率迅速提升,经过不到两年时间,2016年底开始,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在全面屏趋势引领下,主流智能手机旗舰机型陆续推出了新型的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公司充分发挥在光学、触控和指纹模组的复合产业优势,已经实现光学式和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大规模量产,成为目前已面世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主要供应商。未来,伴随产业需求释放,公司发挥技术卡位和规模优势,有望开启指纹识别模组业务新一轮快速增长。

公司2015年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公司已实现多项产品量产出货,智能汽车业务营业收入和利润逐年提升。

公司积极把握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坚持以自主创新引导技术产业化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稳步提高产品品质,巩固了在全球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先地位,打造全球技术创新平台型企业。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公司从以产品为导向、以投资扩产为主要驱动的业务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的业务模式。近年来,公司每年将超过5%的营收投入研发,2018年度研发投入达到24.70亿元。公司拥有全球化研发团队,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台湾等地均建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在中国南昌成立了由中央光电先进技术研究所、中央光电薄膜技术研究所、中央压电材料实验室组成的中央研究院,深入布局三大业务方向,持续关注市场动态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研发驱动创新,集中力量进行技术突破。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全球申请专利4469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651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877件,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23件,已授权外观专利51件。

公司采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嵌入式研发机制,在主要客户处均设有驻点研发人员,在客户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即实行双方部门人员对接、信息对接、规格对接、技术对接与方案对接,充分利用双方的研发优势,实现研发需求无缝沟通。通过持续研发,公司已具备产业链多种技术元素,可自由调配多种先进技术元素进行组合,确保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产品设计、功能的整体需求。嵌入式研发体系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公司凭借专业的研发优势及快速响应能力,已与众多手机品牌客户建立了该种合作模式。

2.智能制造促进高效合作

在大规模量产中,公司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和产线,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均衡性,进而达到提升人均产值,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效果。作为业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厂家,公司除购买自动化设备外,还组建了专业的自动化改造团队,根据实际需求自制设备,并对产线进行改造和整合,做到了高效率的产能扩张、短周期的学习曲线和快速的良率爬坡,整体提升公司的研发和制造综合实力,并持续优化公司各类产品的工艺制程。目前,公司微摄像头模组产线的自动化率已超过90%。此外,公司还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全过程,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通过不断的工艺技术改进,公司的产品良品率逐步提升。

公司大批量、高质量的供货能力获得了下游的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公司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客户采购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有力武器。

3.平台型企业巩固产业链核心地位

基于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深刻理解及数十年来的研发积累,公司执行全系列产品策略,在微摄像头模组、触摸屏和指纹识别模组等各个产品系列都形成了分布合理、覆盖面广的产品结构,做到了中低端产品夯实基础,中高端产品追求卓越。公司不断引领各项产品的创新升级,率先量产出货三摄像头模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等产品,以高利润的新型产品打破现有产品的市场空间天花板,突破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持续为公司引入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公司通过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深入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从而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对客户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新产品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周期。公司主要产品的关键原料已实现部分或全部自产,内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了有力保证,是公司吸引下游厂商订单、维持长期客户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垂直一体化模式使公司生产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及时应变能力,减少了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加快了资产周转效率,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作为消费电子领域核心零部件的模组供应商,通过横向打造微摄像头模组、触摸屏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核心产品系列,纵向对个产品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努力将自身打造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平台型企业,成为产业链的枢纽,以及上游元器件通过终端产品实现商用化必经的出海口。基于公司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的研发积累,公司对行业趋势研判精准,可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同时对前沿技术进行快速落地,发掘并实现可复制的产业升级。

作为平台型企业,公司客户结构合理,产品种类丰富、系列齐全,技术路径全面,规模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的客户拓展及选择空间,可最大限度满足终端客户高度定制化需求,不存在单一客户依赖,在产业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不易受终端竞争格局变化的影响。

4.专业团队赋能优质发展

公司坚持人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在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设立研究中心,吸引当地优质的技术人才,建立起了从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资深海内外行业专家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获取与吸引力度,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以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公司持续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增强公司凝聚力,激发团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奉行和贯彻实用主义创新精神,重视容错和纠错能力,公司董事长和核心管理团队具备精准的战略预判能力和决策魄力。基于对消费电子行业庞大市场空间的判断,公司自2002年起研发生产红外截止滤光片,从2010年进入了电容式触控屏,并于2014年进入指纹识别领域。公司紧紧抓住了消费电子行业创新升级带来的机遇,公司的微摄像头模组、触控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已成为公司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公司也成为了消费电子领域中具备复合产业优势的核心模组供应商。2015年起,公司领导层基于对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前景的展望,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进入智能汽车领域,逐步完成了智能中控系统、ADAS和车身电子三大业务分支的布局,努力将智能汽车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继消费电子之后的第二个增长极。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此大背景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疲软,产业竞争加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14亿部,同比下降4.1%;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98亿台,同比下降10.5%。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创新阶段,多摄像头、3D摄像头、屏下指纹识别、折叠屏等多种新元素陆续出现在各手机厂商最新发布的旗舰机型上,产业链持续进行创新升级,行业壁垒随之增高,产业链各环节的集中度均不断提升。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已从手机出货量的增加逐步转向单机价值量的提升,未来几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主要来自于具备新功能、新体验的高端机型带来的换机需求。

公司基于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深刻理解及数十年来的研发积累,坚持自主创新,紧紧抓住产业创新升级带来的机遇,在2018年不断与终端手机厂商合作推出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43亿元,同比增长27.38%,其中光学产品营业收入244.39亿元,同比增长46.94%;触控产品营业收入129.19亿元,同比增长14.44%;生物识别产品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下降7.12%;智能汽车产品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35.60%。

(1)光学光电业务

A. 光学产品:紧抓光学创新升级机遇,深入镜头领域增强综合实力

近年来智能手机终端光学产品持续升级,双摄像头模组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各主流手机厂商还陆续推出了搭载三摄像头模组、3D摄像头模组等新产品的旗舰机型。公司积极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南昌设立光学创新中心,研发内容包括镜头、驱动芯片、传感器、光学技术开发、光学设计和测评、设备自动化等。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型平台优势,凭借高自动化水平和大规模量产的能力,高端双摄模组的出货占比持续提高,率先推出三摄像头模组并成为三摄像头模组的主力供应商。
公司自2017年起布局镜头业务,设立子公司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入光学镜头的研发和制造,增强公司在光学领域的综合实力。2018年,公司已完成了部分客户的镜头认证,并已实现批量出货。此外,公司完成了对富士天津镜头工厂及富士集团镜头相关专利的收购,有效丰富和完善了公司在手机镜头领域的专利布局,为后续公司镜头业务产能扩张提供了及时支持和有力保障。对光学领域垂直产业链的整合,有利于公司稳固供货能力,提升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加强产品综合竞争力,持续扩大公司在光学领域的优势地位。

此外,在3D人脸识别方面,公司同步研发3D结构光技术和TOF技术,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两种路线的3D人脸识别模组量产能力的厂商。

B. 触控产品:大客户新项目进展顺利,柔性折叠触控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触控领域,已完成了触控领域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产品覆盖盖板玻璃、触控sensor、薄膜式触控屏、全贴合LCM模组等,涵盖了除显示面板外的所有环节。在此基础上,公司与国际大客户的合作进展顺利,充分发挥规模化量产能力的优势,供货份额持续增大,并积极拓展新项目的合作,巩固了公司在触控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设立了中央光电薄膜技术研究所,主要研发柔性触控材料、功能性薄膜、柔性sensor和触控反馈等新型触控技术。面对柔性屏的发展趋势,公司在Metal Mesh(金属网格)和AgNW(纳米银线)两种技术路线均有布局,并已获取多项专利,待终端需求大规模释放,柔性触控将有望带动触控业务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此外,公司还开展Super Hover触控技术、IFS一体屏技术、Force Touch触控技术和静电触觉反馈技术的研发,触控产品的应用领域逐步实现从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终端延伸到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可穿戴设备的拓展。

C.指纹识别产品:电容指纹优势明显,屏下指纹主力供应

公司自2014年进入指纹识别领域,2016年达到单月出货量全球第一,指纹识别模组产能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客户涵盖了大部分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家量产玻璃/陶瓷盖板指纹模组供应商,以及全球第一家量产电容式玻璃下指纹模组供应商,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全产业链整合,产能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有效发挥。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同时研发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两种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公司在触控、光学和指纹识别领域的复合产业优势,在2018年率先实现了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量产出货,是目前已面世的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方案手机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成立了中央压电材料实验室,从压电材料评估选型、模组设计、软硬件设计和模组测试及转换等多方面进行研发,不断增强公司在生物识别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公司的指纹识别产品除了大规模应用在智能手机终端外,也积极向车载、智能家居、智能卡片及PC外设等产品进行拓展。

(2)智能汽车业务:完成三大业务布局,通过供货资质认证

公司从2015年起布局智能汽车业务,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进入了国内汽车厂商的供应链,公司积极进行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目前已完成智能中控、ADAS、车身电子三大业务布局,并已取得国内20余家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陆续接到长安、吉利、江淮等知名车厂的定点通知书,在手订单将逐步释放。

在智能中控方面,公司已量产混合仪表、数字仪表、多屏娱乐系统,并积极布局流媒体后视镜,智能座舱,车载指纹识别系统等新产品;在ADAS方面,公司已批量出货车载摄像头、360环视系统和倒车影像系统等产品,具备了园区自动泊车技术及量产能力,并积极推进电子后视镜、摄像头检测系统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在车身电子方面,公司已量产六大类12种产品,包括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网关模块(GW)、光雨量传感器(RLS)、车身控制模块(BCM)、座椅记忆模块(MSM)、行人警示模块(PFAF)、辅助显示模块(ADM)等。2018年,公司收购了富士集团天津工厂和车载镜头相关专利,为公司在车载镜头领域的布局铺平了道路,有助于公司光学业务的拓展和更好的推进智能汽车电子业务发展。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公司紧抓创新升级带来的增量市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快速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营业收入430.43亿元,同比增长27.38%。

公司光学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44.39亿元,同比增长46.94%,综合毛利率为12.73%。公司光学产品毛利同比基本稳定,双摄像头模组产品出货占比持续提升,在重点客户热卖机型的供货份额不断提高,并率先推出三摄像头模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良率和产线自动化率水平稳步提升。公司摄像头模组总出货量为5.51亿颗,传统单摄模组实现营业收入83.51亿元,出货2.92亿颗,其中1300万像素(含)及以上出货量占比达到50%,收入约占67%;大客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7.10亿元,出货1.36亿颗;多摄模组实现营业收入102.50亿元,出货1.23亿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安卓单摄模组产能为40KK/月,多摄模组产能为25kk/月,大客户模组产能为14kk/月。

公司光学镜头业务进展顺利,已完成部分客户的镜头产品资质认证,并开始批量出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学镜头的产能已达到15kk/月。

公司触控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9.19亿元,同比增长14.44%,综合毛利率11.19%。报告期内,传统触控市场竞争激烈,incell等技术路线的冲击和侵蚀对公司触控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新客户新项目的盈利效应暂未显现,导致报告期内触控业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触控模组产能为25kk/月。

公司生物识别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下降7.12%,出货量2.1亿颗,综合毛利率12.91%,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从高端机型逐步向中低端机型渗透,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另一方面,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产品渗透率待进一步提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产能为25kk/月,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产能达到8kk/月。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35.60%,综合毛利率为21.12%。公司产品技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础稳固,前期的沉淀初显成效,客户端项目开展顺利,订单实现稳步释放。

2019年年报

(二)行业发展概况

1、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目前,智能手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产品规格的升级已成为行业迭代的催化剂。智能手
机在光学升级单反化和全面屏搭配屏下指纹因大幅提高用户体验成为行业两大主要趋势。
近年来,光学作为消费电子终端体验升级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厂商纷纷跟进超高清、超
广角、高倍变焦等性能的高端摄像头,并在头部厂商手机后置多摄趋势的带动下,多摄的渗
透不断加速,手机摄像头模组及光学镜头的出货量不断上升。据counterpoint的分析,2019年
智能手机三摄渗透率为15%,有望于2021年突破50%。

微摄像头模组面对不断创新高的摄像头像素及手机轻薄化需求,持续优化封装结构,推
出超薄、超小型化封装工艺,部分手机厂商采用了潜望式镜头结构作为解决方案。镜头是摄
像头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拍照画质的要素,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像素的持续提高,
光学镜头从初期的2~4片塑料镜头,发展到6P、7P镜头。随着拍照的进一步升级,潜望式镜头、
TOF镜头、玻塑混合镜头等也开始逐步渗透,成为光学成长的新动力。

在多摄渗透的过程中,3D Sensing摄像头也走进了消费者中。目前市面上3D Sensing共有
三种主流技术:结构光、ToF、双目立体视觉。ToF作为3D Sensing的其中一种方案,由于其
测量距离长,成本低,功耗不高的等优势,已经被多个手机品牌使用。

随着市场对高屏占比的追求,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将逐渐被屏下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替
代。指纹识别因其使用便捷、识别速度快、容易操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依然
是生物识别技术中用户基数最大、用户习惯培养最好的识别方式。市面上的屏下指纹识别主
要分为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两种方案,其中光学指纹识别凭借更好的体验、成本优势以及相对
更加成熟的供应链,取得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受益于互联网和自动驾驶的迅速发展,智能汽车将从现有的L1、L2为主的高级辅助驾驶
进一步升级为L3高级自动驾驶及部分场景下的L4全自动驾驶,车载镜头市场前景广阔。据
Mordor 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车载镜头市场出货量约1.45亿只,同比增速超过
40%,2020年预计出货量将能够达到1.79亿只,对应89亿市场规模。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市场竞争格局

在微摄像头模组领域,具备单摄像头模组量产能力的厂商较多。双摄像头模组技术壁垒有所提升,能大规模量产供货的厂商包括欧菲光、舜宇光学和立景创新,以及日韩厂商LGInnotek、SHARP和SEMCO等。进一步升级到多摄像头模组后,大规模量产的技术壁垒则更高,目前已实现量产和供货的厂商较少,主要为欧菲光、舜宇光学和立景创新。在多摄渗透加速的情况下,市场对镜头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由于手机镜头领域的行业壁垒高,目前主要的镜头供应商有大立光和舜宇光学等,大立光优势主要集中在塑胶镜头领域,大陆地区镜头厂商当前已实现玻塑混合镜头的量产。

在指纹识别模组领域,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的主力供应商包括欧菲光,丘钛和合力泰等。屏下指纹识别分为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两种,技术壁垒较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更高。目前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仅欧菲光、丘钛和信利较好地满足了终端手机厂商的大规模量产需求,而超声波式屏下指纹则仅有欧菲光和GIS实现了量产。在3D Sensing模组方面,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包括TOF技术和结构光技术,主要的模组厂商包括LG Innotek,欧菲光和舜宇光学等。

在触控模组领域,上市公司中涉足触控产业的公司有欧菲光、信利和合力泰等。具体到镀膜工艺,全球范围内仅有欧菲光和Nissha Printing两家公司具备高品质大规模量产能力;而在膜材料端,Nitto Denko和欧菲光是各大手机厂商主流产品系列最为重要的两家供应商。

在智能汽车领域,目前北美地区呈现出信息技术领先、初创企业较多的特点;欧洲地区则呈现出传统车厂优势明显、并加速转型的特点;亚洲地区则呈现出后发优势较强、市场潜力较大的特点。

(2)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自2012年进入光学影像系统领域,近年来,公司凭借光学创新优势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客户优势,实现了从单摄到双摄、多摄模组的升级,并凭借自主开发的AA对焦工艺、高自动化水平的产线和大规模量产能力,已成为行业内的双摄和多摄模组的主流供应商,摄像头模组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

公司自2015年正式量产出货指纹识别模组,2016年底开始,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单月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公司充分发挥在光学、触控和指纹模组的复合产业优势,在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和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均居龙头地位,成为目前已面世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自2017年布局3D Sensing领域,同步研发结构光方案和TOF方案,率先实现了结构光3D Sensing模组和3D TOF模组的量产,是目前国内3D Sensing模组的主力供应商。

公司自2008年量产薄膜式触控显示模组,技术水平领先,稳居薄膜式触控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持续布局触控行业的新型技术,在柔性触控方面已具备Metal Mesh(金属网格)和AgNW
(纳米银线)两种技术路线,并已获得多项相关专利。

公司自2015年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目前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公司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工厂,进一步加强在车载镜头方面的布局,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发展。

公司从以产品为导向、以投资扩产为主要驱动的业务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技术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近年来,公司每年将超过5%的营收投入研发,2019年度研发投入达到26.16亿元。“提前布局,全面布局”是欧菲光专利的布局理念,布局领域涉及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光学变焦、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3D Sensing、智能汽车以及显示交互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已申请专利5,746件(国内4,579件,海外1,167件),已获得授权专利3,338件(国内2,635件、海外703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195件(国内发明548件,海外发明647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2,085件(国内新型2,029件,海外新型56件),已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58件。

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19年,国内外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消费电子行业出现周期性下滑。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13.71亿部,同比下降2.3%;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3.89亿部,同比下降6.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创新不断,主流品牌手机陆续推出搭载多摄像头、3D Sensing、屏下指纹识别、折叠屏等多种功能的新机型,吸引了消费者的热切关注。同时,随着各国5G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主流品牌手机相继发布5G智能手机,2019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900万部。5G手机的推出不仅刺激了消费者的换机热情,也加速推动了新技术的普及渗透。

随着产业链持续进行创新升级,行业壁垒增高,产业链集中度提升。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会,陆续推出高端多摄和屏下指纹等新产品,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和量产出货,带动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74亿元,同比增长20.75%;其中光学光电产品营业收入402.49亿元,微电子产品营业收入110.19亿元,智能汽车产品营业收入4.62亿元。2019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19年,公司紧抓创新升级带来的增量市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不断提升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1)光学光电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影像模组实现营业收入306.07亿元,同比增长25.31%,出货量6.60亿颗,同比增长19.66%。公司高端单摄产品及三摄产品的出货量占比不断提高,安卓客户摄像头模组的出货量增长了30.56%;公司与国际大客户合作加深,从前置单摄升级到了后置双摄项目。

公司摄像头模组的综合毛利率为8.83%。

公司光学镜头业务进展顺利,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其中对客户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对内自供光学镜头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公司光学镜头产品对客户及对内自供的总出货量达到1.42亿颗,其中手机镜头出货1.35亿颗,车载镜头出货771万颗。公司镜头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25.51%。

公司触控显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1.40亿元,出货量1.67亿片。

(2)微电子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指纹识别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9.52亿元,同比增长41.33%,出货量2.55亿颗,同比增长21.87%。公司指纹识别产品综合毛利率16.69%,同比提升3.78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高端光学屏下指纹识别产品及超声波指纹识别产品出货占比增加。

公司3D Sensing模组实现营业收入40.67亿元,出货量9,720万颗,公司3D Sensing模组综合毛利率为11.81%。

(3)智能汽车产品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9.35%,综合毛利率为18.88%。公司
产品技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础稳固,前期的沉淀初显成效,客户端项目开展顺利,订单
实现稳步释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