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轮回杂交成为主流模式 – 欧菲博客

终端轮回杂交成为主流模式

种猪一直被称为养猪业的发动机。一年多来,非洲猪瘟给种猪场带来了特别大的危害。在当前种猪紧缺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猪场使用的轮回杂交模式。对于非瘟后种猪业的复产,行业人士也提出了很多建议。

四种繁育模式优缺比较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生猪繁育体系,种猪场级别主要划分为核心育种场(原种猪场)、一级种猪扩繁场、二级种猪扩繁场和商品场。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楚端介绍,我国商品肉猪的繁育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是纯种繁育。比如高端品牌黑猪肉,但比例极少,成本高,效率低;

二是终端杂交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是全世界最常用的模式,但是在疫情复杂的情况下,各层次猪场之间的引种会产生很大的生物安全风险,且引种成本高,工作量大;

三是轮回杂交模式,好处是商品猪场可以自行繁育后备母猪,缺点是种猪及商品猪的杂种优势利用率比终端杂交稍低一些,适合小规模商品猪场(100头基础母猪以下);

四是终端轮回杂交模式。结合以上二、三两个体系的优点,但是父母代母猪的母本杂种优势率比终端杂交模式要低一些。

生产实践中表明现有的三元杂交的综合经济效益最佳,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当前种猪紧缺,越来越多的猪场使用轮回杂交模式。王楚端认为,在非瘟疫情影响下,终端轮回杂交将会成为我国商品猪繁育的主流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非洲猪瘟出现之前,我国种猪场数量在7000家左右。其中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共98家。行业人士表示广东、广西、湖北、江苏等南方地区的种猪场相对多一些。其中广东省种猪生产能力居于全国首位。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广东省种猪场265个,核心场11家,出栏种猪192.6万头,占全国9.1%。而作为全国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温氏集团,2018年种猪出栏量达85万头。

核心群种猪供应下降5成以上

非瘟在我国出现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9月能繁母猪同比降幅达38.9%,而后逐渐回升,至2020年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增加。但优质种猪依然匮乏,近期部分地区二元母猪报价更是高达10000元/头。

从国家核心育种场上报数据来看,2019年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新增生长测定记录合计287666头,仅为2018年的57.2%,繁殖记录数2019年新增132473头,为2018年繁殖记录数的67.9%。由此估计,2019年核心群种猪供应能力下降5成以上,尤其非瘟抗原检测阴性的纯种、二元杂母猪的供应偏紧。

三元母猪存在繁殖性能风险

非瘟疫情对种猪业的影响巨大,但也未必全是坏处。王楚端表示,中国种猪生产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属于仅次于巴西,但是和丹麦等养猪发达国家相比还有40%的差距,需要20-30年时间追赶。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加快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近期,由于猪价高,二元母猪也出现供不应求状况,一些商品猪场为了复产或扩群,急于购买三元杂商品母猪用作种猪,这些三元母猪可能存在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另外,部分规模化商品猪场为了降低引种带来的疫病风险,就会考虑自己饲养部分种猪,从原种猪到二元种猪都有,相当于构建一个小的繁育体系。广东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总畜牧兽医师崔焕粦表示,猪场自己供应部分种猪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不足之处是生产周期长,对急于扩产的猪场来说短期内无法达到满栏生产状态。但从长远来看,自繁自养种猪,减少引种频次,生物安全风险相对会小一些。

某资深育种专家则认为,目前母猪群中约三分之一为三元杂母猪应急投产的,其综合繁殖效率比二元母猪下降15%左右,因此在加快二元母猪供应的同时,要鼓励技术成熟的企业采用轮回杂交方式生产父母代母猪,保障年底母猪存栏基本恢复,并有效保障2021年生猪高效供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