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hop_downloads]
公司坚持立足于我国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实行与同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公司基于国内客户的实际需求将步进系统作为市场切入点,通过不断升级步进驱动技术,创新出符合国内客户需求的运动控制产品,引领了国内步进系统市场的发展,实现了步进系统的数字化、闭环化,并使其逐渐向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拓展了步进系统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客户的产品技术需求和设备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在步进系统市场保持增长的基础上,也逐步向伺服系统市场延伸拓展,并已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1、竞争优势
(1)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控制器、步进驱动器、混合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步进电机、混合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智能一体式电机等产品系列,形成了多细分领域的产品体系,覆盖了运动控制行业的主要市场,是行业内拥有完整运动控制产品线的少数企业之一。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拥有适合不同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可以实现核心技术与不同产品的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从而降低了客户的采购成本,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2)充分的行业应用
公司深耕运动控制行业多年,深入了解下游客户的需求,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其技术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因此可以顺利实现产业化应用。先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控制产品成本做出了贡献,从而赢得客户的青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公司针对电子制造装备、特种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行业客户,通过制定贴近行业客户的营销策略,并推出针对特定行业客户的运动控制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深受客户欢迎,并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3)持续的技术研发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为下游设备制造商提供适合其个性化需求的、性价比高的运动控制产品,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凭借综合性的研发平台优势,在控制器、步进系统、伺服系统等细分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
公司建立了以李卫平博士为核心的高素质研发技术团队,团队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过硬,通过持续性、渐进式的研发创新,截至本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取得发明专利23 项,实用新型专利52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7 项,参与起草了国家行业标准《步进电动机驱动器通用技术条件》(JB/T6760-2015),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在业内树立了领先优势。同时,公司针对运动控制系统未来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开发高速度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视觉检测控制技术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技术储备,提升竞争水平。
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研发管理体系。公司历来十分重视技术研发的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99%、10.03%及9.96%,研发投入所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且,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将进一步提升。
(4)严格的质量控制
公司建立了自上而下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设计、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确保全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满足客户要求。公司作为负责任的产品供应商,为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和可靠,除加强常规制造流程检测外,还对相关产品实行严格的高温老化制度,进行长时间老化检验,使其性能达到稳定标准,充分保障了客户设备的稳定。
(5)品牌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向客户提供优质的运动控制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积累在细分行业的品牌优势。目前,公司已与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6)服务网络优势
根据公司所处行业及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采取了行业营销、区域管理的营销模式,建立了“行业直销+区域经销”的销售体系,并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方式,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及时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
运动控制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应用,既要求产品外形、结构、接口和控制软件的定制化,又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及时的贴身服务和应用的共同研发。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一般提供标准化的通用产品,其研发机构多设在海外,对国内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响应速度较慢,较难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此外,外资品牌提供的产品价格高、功能多,而国内下游客户需要的是适合自身应用要求、综合成本较低的产品,公司能够针对国内下游行业应用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性价比高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好地减少下游客户采购成本。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和市场团队,并按不同应用领域配备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按区域配备充足的商务人员,建立了从营销策划、市场调研、销售管理、物流配送、应用支持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营销网络体系。公司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已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并配备了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的技术支持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本土化服务的优势,快速响应,通过技术热线、上门服务、新品研讨、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全面、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研报:步进系统王者,伺服新星起航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tLAL4SYPXTbJYuhxMjNcg
提取码:d15u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4的分享
我国伺服系统起步晚,处于成长期。国外伺服系统产品早在1950 年前就已经出现,相对国外,我国服系统发展较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5 年以前的发展萌芽期,最早在70 年代,首先被应用于国防科技、军工等高端制造行业,随后在80 年代,伺服系统开始在一些高端民用制造中得到尝试;
第二阶段是2005 年以后的初步增长期,随着制造强国等战略的提出,国产伺服品牌开始诞生,产品性能初步得到市场认可,但外资品牌伺服系统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2010 年前后进入进口替代期,国产伺服系统性价比逐步提高,在机床、机械等领域进入加速进口替代阶段。
政策大力扶持伺服系统发展。为了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提升我国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与支持伺服系统发展。2013 年,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将伺服电机列入鼓励目录。2015 年,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突破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核心技术。
百亿市场,成长空间广阔。2014-2019 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年均增速8.2%,2019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21 亿元,伴随产业升级,设备加工精度的要求提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电子制造设备、塑料机械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伺服系统的需求仍会持续增长。
外商占据半壁江山,国产品牌崭露头角。由于内资品牌在技术储备、产品性能、质量、品类上和国外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且电机编码器芯片依赖进口,国产伺服电机尚不能完全替代国外品牌,欧美和日系品牌仍然垄断着中高端伺服系统市场。2018 年,以日本松下、安川、三菱等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占据国内伺服系统全部市场份额的47%左右,西门子、博世力士乐、贝加莱等欧美系品牌主要把握高端市场,部分欧美品牌推出中端产品。随着国内电机制造水平的大幅提升,交流伺服技术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家所掌握,同时交流伺服系统上游芯片和各类功率模块的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促成了国内伺服驱动器厂家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发展态势。汇川技术、埃斯顿、广州数控设备等较大规模伺服电机品牌涌现,目前在中低端伺服领域已经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但由于加工水平和研发水平的限制,高端伺服系统我国仍处于研发阶段。